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30.如前所述(468:1, 483节),本章所用的人名都表示教会,或也可说,表示教义,因为教会凭教义存在并得其名。因此,“挪亚”表示古教会,或从上古教会保留下来的教义。前面(468, 494:2节)已经说明教会或教义的情况,即:它们逐渐萎缩,直到信之良善与真理荡然无存。这时,教会在圣言中被称为“荒废”。然而,总有余剩,或保留信之良善与真理的一些人得以保存,尽管为数很少。因为除非信之良善与真理被保存在这少数人当中,否则就不会有天堂与人类的结合。
至于个人里面的余剩,它们越少,他所拥有的理性概念和记忆或事实知识就越不可能获得光明,因为良善与真理之光从余剩,或经由余剩从主流入。如果一个人里面没有余剩,他将不是一个人,而是远比动物还要糟糕。余剩越少,他越不是一个人;余剩越多,他越是一个人。余剩就像天上的一颗星,越小,来自它的光就越弱,越大,来自它的光就越亮。从上古教会保留下来的少数事物就在那些构成被称为“挪亚”的教会之人当中。然而,这些事物不是感知的余剩,而是完美,以及源于上古教会所感知到的事物的教义的余剩。这时,一个新教会被主兴起。该教会因在性情上完全不同于上古众教会,故将被称为古教会;古是因为它存在于大洪水之前的末期和大洪水之后的初期。关于该教会,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详述。
2144.“在幔利橡树那里”表示感知的品质,这从“橡树”和“幔利”的代表和含义清楚可知。至于“橡树”一般代表和表示什么,这在第一卷已经说明(1442-1443节);“幔利橡树”具体代表和表示什么(1616节),即感知,但却是来自记忆知识和源于记忆知识的第一理性的一种人性的感知。
如今,人们完全不知道何为感知,因为现在没有人拥有像古人,尤其像上古之人那样的感知;因为古人和上古之人出于感知知道一件事是不是善的,由此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有一种流注从主经由天堂进入他们的理性,当他们思想神圣事物时,就从该流注立刻感知到一件事是不是这样。后来,当人开始不再心存天堂观念,只心存世俗和肉体观念,并且良心取代了感知时,这种感知就在他身上消失了;良心也是一种感知,因为违背或照着良心行事无非是从良心感知一件事是不是这样,或是否要这样做。
但良心的感知不是来自所流入的良善,而是来自真理;这真理自人们童年初期就照着他们敬拜的神圣而被植入心智的理性部分,后来又得到确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相信唯独这真理是良善。因此,良心是一种感知,但它来自这种真理;当主将仁爱和纯真注入该真理时,这良心的良善就出现了。从这几点考虑可以看出何为感知。然而,感知与良心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关于感知的阐述,可参看第一卷,104, 125, 371, 483, 495, 503, 521, 536, 597, 607, 784, 865, 895, 1121, 1616节;关于灵人和天使的感知,参看202-203, 1008, 1383-1384, 1390-1392, 1394, 1397, 1504节; 学者不知道何为感知,参看1387节)。
至于主,当祂活在世上时,祂所有的思维都来自神性感知,因为唯独祂是一位神性和属天的人;事实上,祂是耶和华自己存在于其中的那独一无二者,祂的感知就来自耶和华(对此,也可参看第一卷1616, 1791节)。随着祂越来越接近与耶和华的合一,祂的感知越来越内在。这时,就是此处祂的感知的性质从第一卷关于幔利橡树的阐述(1616节)清楚可知;下文则描述了当祂感知到本章所包含的事物时,它是何性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